孔祥東「聲命」系列之~人間世·音樂肖像(一)
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著名钢琴家孔祥东一直都在用各种形式用音乐向逆行者致敬。机缘巧合在2020年3月孔祥東和上海纪实人文频道展开合作,用音乐向“逆行者”致敬,孔祥东想用他独创的音乐创意、即兴创作形式生发出这些援鄂医务人员的情感力量,在艺术中找到一个出口,抚慰和疗愈他们的心灵。
于是,纪实人文频道邀请到了30位上海援鄂医护人员来参与到这个“音乐肖像”跨界活动的现场。三天中,孔祥东先生用他独创的音乐创意,并与著名青年摄影师郭一先生的肖像拍摄做结合,为这些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们创作专属于他们自己的乐曲和肖像照,呈现出了完整的生命之歌。
音乐家孔祥东说:“音乐的’乐’,繁体字即为“樂”,而它是’藥’的一部分。因此,音乐是良药。”他让每一位医护人员在琴键上随机按下四个音(两个黑键两个白键),随即他便能根据这四个音,创作出一首完整的曲子来。每一段即兴乐曲演奏完,都会有一个情不自禁的拥抱。虽然此前是陌生人,但音乐好像有魔力,短短几分钟,就把人拉得很近。
音符很短、人生很长。
1、戴倩(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护士):4分20秒的琴声,像是为武汉那段时光画上句点,更像是人生新篇章的起点。通过音乐,我重新认识、审视自己;医务工作者像是站在黑暗与光明之间的人,站在生与死交界处的我们,通过自己的信念、力量共同托举黎明前的太阳。
2、查琼芳(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医生组医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曲子由一段静谧悠扬的前奏拉开序幕,仿佛置身于茂密竹林之中。曲子由慢转快,那是我在向竹林深处前行,坚定有力地一步步踩在泥泞之上,直到我来到终点,曲子再次回到舒缓,面对眼前之景,我终于释怀,我所追求的不过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悠然清静和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其乐自得,如此而已。
3、朱畴文(上海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在那段特别的钢琴曲中,我听到了使命感,如同每次分享,让我感怀、流泪,也激励我、我们不断向前,向前。感谢我的队员,我的战友!
4、毛青(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我的岗位,虽然每天都会面对一些棘手的难题,但是只要努力,一定能克服难关抵达胜利的彼岸!
5、葛恒(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当孔老师用我随意弹奏的四个音符起调,美妙的音符如潺潺的流水从他的指尖流淌而出。孔老师说,每个人都有一首属于自己命运的曲子,我不知道眼前的这首是否会贴合我的一生,但我想我会用自己今后走的每一步去丰富它的内涵。
6、奚慧琴(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护理部副主任):音乐徐徐响起时,将我带入了武汉这段岁月。生命就好像这段旋律,再艰难困苦的岁月都有过去的时候。守住这份信念,走过困苦,留下的是坚定与勇敢。
7、高琛妮(上海市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治医师):孔老师把一个个音符谱写成了一篇篇故事,在我的脑海中又具象地转化为在武汉的点点滴滴:初到武汉时的紧张和不安;工作时的繁忙和辛苦;治愈患者时的开心和满足;离开武汉前的惜别与不舍。孔老师的音乐像一条潺潺的小溪,串联起我的援鄂经历,在我的脑海和心田里不断奔流,激荡起回忆的点点浪花。
8、俞海瑾(上海市第六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沉浸在音乐中时,脑海中反复闪回的是一幕幕一往而前的义无反顾和坚定,有对未知疾病小心尝试的谨慎和队友间反复讨论的来来往往,有面对困难的果断选择,有队友间的无条件信任和同舟共济情,有卸下任务的轻松,也有回归平常湮没于人群中的释然。一曲终了,仿佛重历一次战疫。心里“看到”的始终是一个个前行的背影,一直向前走,走着走着,慢慢就有了变化,在回旋中慢慢沉淀。
9、曹婧(上海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士):听到为自己弹奏的音乐时,它似乎完美地诠释了我整个援鄂的历程。我看到了还来不及救治就戛然而止的生命,看过了年迈、身体状况又差的危重患者坚强地挺过来。经历的点点滴滴让我瞬间成长起来,更勇敢积极地面对生活。
10、董秋华(上海市第二批增补援鄂医疗队队员、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主管护师):忽高忽低 抑扬顿挫的琴声中,援鄂的六十五个日子历历在目,从出发时的寒冬刺骨到回来时金银潭医院的紫藤花开,这期间的迷茫,焦虑,疲惫,到现在的欣慰和喜悦。更让我想到了出发前‘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誓言。而今,山河犹在,如我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