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haikovsky: Piano & Violin Concertos
不用多言,穆老与亲兵LePO的黄金阵容堪称老柴作品的权威演绎,本人最最崇拜的前苏联钢琴天王Sviatoslav Richter 于1959年与之合作的柴一钢长期以来都是笔者的首选之一,虽然该录音糟糕的音质始终受到听者的诟病——但历史经典录音本来听的就不是音质,因此我们也不再追究该版本30年代般的录音质量了~~
这里有必要将吉列尔斯的这个版本与上述的里赫特版比较一下,谁让他们是前苏联钢琴界的一二号人物兼同门师兄弟呢?:-)
1959年的里赫特版无论在乐曲感情的宣泄与细部质感的处理上都达到了非常完美的平衡:Richter大师虽有高超的技巧,但他从未以技巧为重,而是认为最重要的是表达音乐本身。穆老棒下的LePO在这一版本的表现无疑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冲劲十足又不失柔美,尽管“令人发指”的录音质量为这场经典的演出无疑蒙上了一层灰雾,但乐句表达的的整体统一感并没有受到丝毫损失。
笔者的这一版柴一钢协录音为1971年3月30日在列宁格勒爱乐大厅的现场录音,与前者的录音室版本相比,它显然具备了录音室录音所不具备的优势,特别是对于穆老与吉列尔斯这样的以现场演绎见长的“人气型”大师而言,无疑有如鱼得水般的积极效果。正因如此,此版音响效果更加自然柔和,动态起伏控制更加流畅自如;已近花甲之年的穆老对乐句的处理也有了更多的洒脱与悠扬,情感的表达没有了早年暴风般的直接宣泄只剩下充满人文气息的细腻表达。处于演奏生涯黄金期的吉列尔斯又一次为我们展现了什么叫“钢铁般的触键”!那种细腻的犀利感相信只有听过这张唱片之后才能深切地领会——里赫特的优雅的洒脱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一乐章从引子开始,乐团的处理就十分果断,铜管的合奏充满力度又不至于过分粗粝,弦乐方面在每个细部的处理也十分到位,而且保持了全曲的平衡感。与常见的版本相比,这一版速度稍偏慢,少许拉长的旋律线反而突出了更多的空间来表现老柴那种无可奈何的忧郁。与此同时乐曲内在的强大张力也由吉列尔斯“钢铁般的触键”被淋漓尽致地得到表达——震撼以不足以形容这一切。
第二乐章细腻而灵巧,木管乐与弦乐对答灵巧而生动,钢琴进入得刚刚好,无时无刻都优雅而迷人;第三乐章自信而辉煌,在前几个小节凌厉的弦乐合奏中我们终于再次听见了久违的充满俄罗斯风味的凌厉而阳刚的的弦乐合奏——这只属于LePO与穆老。自始至终, 吉列尔斯和穆老的配合可谓处处到位,水乳交融。无论需要戏剧性的段落,还是需要细腻处理手法的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