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四川 羌族民间歌曲乐曲集之二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系列缘起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我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得到了经济发展、科技、便捷带来的福利,也失去了那些极其珍贵的原本不该失去的,比如母语,比如传统文化、传统音乐。那些妈妈教给我们的,奶奶、外婆教给我们的母语,以及一首首世代相传的古老的歌谣。
这些母语和歌谣有着家族的民族的深刻记忆,曾世世代代相传,直到传到我们手里。被时代遗忘,被我们遗弃,冷漠的任其消失,以过时没有流量的名义淘汰,无论曾经历千年、百年,多少风雨,即将遗失在我们手里。
我们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民族到底是贡献还是犯下过错,有多少遗憾缺失?需要从行动中解答。我想,从我做起,以一个普通音乐人的力量,以每个人的力量,将会汇集成河流,流入大海,让这些古老的语言和歌谣得以传承,直到生生不息!
叶云川 .瑞鸣音乐制作人
2020年8月16日
中国音乐地图
用音乐找回民族的记忆,从母语中寻找生命的缘起
音乐,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母语。它先于语言而生,诞生于最天然的心跳、身体运动的节律、胸腔与喉管的震动、原始的情感和万物之间流淌的声音。一个民族可能没有文字,但绝不会没有音乐,而它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与风貌的最忠实的记载与反映,如一条鲜活血脉,源源不断输送着一个民族扎根所在的那片地层与地域的养分,和难以言状的印记。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失落了太多的记忆,然而从未有哪个时代,我们遗失得像今天这样迅速和难以挽回。可是当那些被一代代传唱、甚至历经千百年不衰的乐曲歌谣响起,一应模糊难辨、遥远难追的习俗传统、风土人情、文化面孔乃至自然风貌,便被重新唤醒,变得鲜活而清晰。这些歌谣,在今天面临岌岌可危的失传境况。因而瑞鸣对这些音乐进行采风式的收集、整理并录制,以国际级制作要求和水准,到当地民族文化之中广泛采撷、拾取那些最原汁原味、也最弥足珍贵的声音,来唤起亲切的民族记忆,并藉由音乐重连那与自然、与生命的脐带。
一种音乐地理的表达探索
地图所对标的风貌,旋律所触达的基石
对于中国音乐来说,五千年文化,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数百种民族乐器,近千种戏曲剧种,构成了太过庞大而丰富的音乐体系,想要领略中国音乐的全貌,或找寻进入这个音乐世界的门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经历16年民族音乐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探索后,瑞鸣音乐发起“中国音乐地图”计划,并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用地图的方式,对中国音乐整体尝试进行一种系统性的整理和表达,令本土也令国际上的每个人,能在地图索引中畅游中国音乐时空,藉由一首首乐曲,叩启地域风情,并被音乐引领着,溯洄于久远的历史河床,更容易也更立体地感受这浩瀚又神秘的音乐世界。
源于梦想和执着。2019年,瑞鸣团队在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的带领下,在录音大师李大康老师的指导下,走过全国十余省,在各地寻找到音乐厅、剧院等场地,运用世界级录音设备,以极高采样频率,录制下每个民间音乐人细微情感、呼吸和演奏演唱时的心跳,每一次瞬间的感动。本次实地录制历时近90天,参与采录的民间音乐人约580人,参与录制的演奏者中,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诸如罗凤学、张顺英、边巴扎西等,亦有常年巡回世界演出的民乐艺术家赵家珍、郭雅志等。涵盖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壮族、白族、彝族、朝鲜族等近40个民族,精心录制音乐1036首,涉猎西安鼓乐、江南丝竹、智化寺京音乐等百余流派的精选民族音乐曲目,包含传统音乐名曲诸如《昭君出塞》《出水莲》《高山流水》等曲目,也有如《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等少数民族音乐史诗。体裁涉及少数民族宫廷音乐、山歌、牧歌、渔歌、劳动号子、戏曲、说唱、器乐独奏合奏等多种形式;使用传统乐器多达213种,采集文字资料近30万字。
大者见大,微者见微
瑞鸣音乐17年历程,试图以微薄之力,在一步一个脚印的采风中重绘华夏音乐版图。这既是一桩很宏观的事,承载的不止是广袤的土地,它有波澜壮阔的民族记忆,大开大阖的历史时空,乃至风姿百态的不尽河山……然而它同时又非常幽微和细密,音乐能带领我们抵达多么细节而层次丰富的体验?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自然物宜,一个民族的性情、风俗和古老的信仰传说,一个个体的情感、故事与生活场景……它们都在音乐中自然流淌,对有心人娓娓诉说着。
而就这个音乐项目本身而言,它同样是当下的又是历史的,是宏大的又是细微的。我们用当代世界最前沿的技术手段,保存最传统和原生的音乐资料,尽可能追求极致的专业和每一处细节上的考究,来完成一件宏大而规模化的事情,并令它具备一个国际性的视野和传播效力。
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是享誉国际的著名音乐品牌瑞鸣音乐创始人,所制作的音乐曾获得国内外160余个奖项。录音指导李大康老师,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家一级录音师、中国录音师协会理事。除李大康老师外,参与录制的录音师近二十人,包括鹿楠楠、曹勐、杨震、张正地、陶煦等录音师。为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除完成了1036首乐曲录制外,项目全程以4k的精度三机位录制而成视频素材总时长约17000分钟,拍摄图片万余张,充分展现各民族音乐人个性特征、乐器的历史沧桑变化以及创作过程自由交流表达、传统敬业的精神,并将制作成1000条与乐曲、歌曲对应的音乐视频,以及符合民族气质的高品质数字音乐、唱片及书籍,传播到世界。
以国际级制作水准,记录最传统的声音中国
传统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发扬,民族的需要走向世界,传播就是民族音乐最好的保护方式。瑞鸣音乐将本次录制作品以高品质数字化制作、保存及国际化推广,建立起系统而立体的、兼具宏观与细微的中国音乐地图系列,以向世界提供认识、感受中国音乐独特魅力的索引指南,也为民族留存一份满载着记忆和故事的珍贵语本,提供了解并理解传统中国的音乐系统资料,为后世留下可供无限浏览的民族深刻记录。
悠悠琴韵醉茶香,一曲川腔蜀道长
——听见四川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自古多险道,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伤感的诗篇。优越的自然环境又让它是理想中的天府之国。“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在艰难和美丽中,四川人不仅开凿出一条条通往外界的道路,也在险境中走出一套自我而洒脱的生活哲学。
伴着涓涓溪流在峨眉之巅品味至臻的纯净,云蒸霞蔚的都江堰走上一圈,下一秒来到成都城,各种小吃,麻辣烫,川菜经典。沸腾的市井混杂柔情的唱段,至情至性的笑声揉着四川方言的调侃,巴适,安逸,好耍,浓烈的情感就像一锅包容一切的串串香,天南海北的龙门阵用热闹消化生活的艰难。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转角之间,偶遇别院。一树繁花,一丛翠竹,迈步进去,台上正演着《凤仪亭》,迈步出来,甘孜阿坝的藏羌山歌,大凉山的灵魂乐曲从远处传来。川西平原的田园美景,青藏高原的灵魂栖息地。四川的美,在人间,在烟火,在高原,也在天边。
尽管城外森森柏树,映阶碧草春色怡然。乐观开朗,豁达洒脱,艰辛环境里把生活过的有滋有味,似乎是四川人的特定标签,谁人记得那些千沟万壑的自然险峰伫立依然。“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一曲川腔道尽辛酸苦辣,一段清音安抚失落的心灵家园。
千年文明中,豁达的四川人,在苦难中活出美丽,长出独特灿烂的四川文化版图。
清音袅袅,酒不醉人人自醉
川江云岭,梦回天府吟留别
多民族的四川人生活在千姿百态的地形上,孕育出璀璨如繁星般的地方民族音乐。在热闹市井的平地,它是穿针引线的生活佐料,茶余饭后,打打麻将,听个小曲,无意间组成了四川人的日常生活。清音、竹琴、川剧、金钱板……滋养一代又一代四川人的情趣。人多故事也多,音乐的叙事性强,辞藻里藏着最简洁有力的文学表达,能够体会到四川方言的独特魅力和民间智慧。机智、调侃、聪明、幽默……热辣爽朗的性格烙印在音乐里,贯穿在生活间。当然,除了热辣,更多的是俏皮细腻,细竹流水中,感情丰沛的四川妹儿用清音扬琴唱出自己的柔情蜜意,使得巴蜀之地多了温柔的一面。
随着平地起伏,道路日益险峻。音乐的风格也从生活走向生存的呐喊。它变成了劳动时候的号子,变成了耕作时候的山歌。在山上的四川人,简单直白,淳朴自然,他们的音乐像当地的生活,用劳动换取幸福,质朴而踏实。在艰难的淬炼中,似乎没有为灵魂留下伤痕,永远直面阳光灿烂。
在高原地区,音乐也逐渐来到接近天空的地方,更有神秘的各民族色彩。这是他们千年来与大自然相处的结果,天籁般的声音如同一种召唤,来自人类最终的灵魂故土。复杂多变的川剧,清亮悠扬的扬琴,幽默诙谐的金钱板,悠远旷达的黑水藏族合唱,悠远浓烈的彝族民谣……盆地、平原、高原、山川……清音袅袅,酒不醉人人自醉。川江云岭,梦回天府吟留别。音乐像一串明亮的珍珠穿起四川大地,打开巴蜀险峻的山峰,表达四川人对生活永恒的热忱与眷恋。
欢迎你到四川来。
羌族
世居中国西部的古老民族,羌,羌族人自称“尔玛”或“尔咩”,其村寨往往建在山高谷狭的峻岭之上,又有“云上的民族”之称,至今仍保留着诸多古老的传统与仪俗,以及那原始的万物有灵的多神信仰。高山草甸之上,散落着牛马的踪迹,村寨外湍流从竹索桥下奔流而过,村寨中,火塘不熄,咂酒不尽,歌舞不绝。作为唯一一个族名出现于甲骨文中的古老少数民族,它与西南众多少数民族都有亲缘关系。
曲目简介:
唱起来 跳起来 撒拉央吉拉古列 Sing and Dance . Sala Yangjila Gulie
民间歌曲 民族:羌族 地区:四川
演唱:尕拉牙、甲旺扎西、李顺花、吴星、刘志香、文元巧、景代慧
羊头琴:尕拉牙
羊头琴,是由源自古氐羌族部落的又一古老民族,普米族,所创制。它制作工艺复杂,需先筛选合适的木料,阴干,再打磨塑形,而后蒙上精心处理的羊皮,再挂以四弦。古羌人据传早先是牧羊人,而源于古羌部落的普米族,与羌人传统文化中一致,对羊仍有着特殊的情谊乃至崇拜。
这支歌里,伴随着羊头琴铮铮如弦鼓齐鸣的明快伴奏,羌族男女在领唱的带领下,联声齐唱这迎宾祝客的歌,简单的五音乐句,在亢亮酣畅的歌唱中,一遍遍地回旋。让我们跳起来吧,唱起来吧,唱着祝福,唱着邀请,唱着无尽的喜悦和情谊。
祭祀求雨 释比的歌 Sacrifice for Rain . The Song of the Shibi
民间歌曲 民族:羌族 地区:四川
演唱:余步勇、周金平
羌族仍保留着诸多古老的传统,包括那原始的万物有灵的多神信仰,包括祭祖灵、祭山等一系列祭祀仪节与传统。而释比,就是那个能通神明、连生死,主持一应祭祀仪式、祛病驱邪,传承并教导民族文化的智慧之人。
这首古朴、高亢、神秘幽远的歌,便是释比求雨的歌。在旱情时刻,他行使着数千年来传神谕、达民情的职能,供奉出美酒、肉食等一应供品,祈求天神保佑风调雨顺。
一起跳舞吧 若依波 Let's Dance . Ruo Yi Bo
民间歌曲 民族:羌族 地区:四川
演唱:尕拉牙
羌族人的舞乐大体有喜庆歌舞与丧事歌舞两种,而喜庆歌舞中,首选的便是这若依波,每逢年节、喜庆之时,首先跳的就是若波依,它是舞蹈名,也是曲目名。悠扬的曲调,清朗而简单地上升与旋落,在众人齐唱、共舞间,将欢悦的氛围开启,大方而热烈地邀请所有亲朋与远方的客人欢歌达旦,将欢畅的时辰、生命的喜悦尽享,将美好的情谊铭记。
羌族祝酒歌 出征 Qiang People's Toast Song . War
民间歌曲 民族:羌族 地区:四川
演唱:余步勇、周金平
这古拙、浑朴而又苍凉的歌调,是羌族多声部祝酒歌。这羌族古声部,又称多声部,便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唱腔,那是羌人在征战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合唱,是出征前祝酒歌、战歌,也是在战争间歇时戍卒的劳动号子。
出征前,必有开坛祝福,出征的歌便也是祝酒的歌。起调后,高低不一的苍劲男声联声而唱,朴素、高亢而恢弘,伴随着主调,和音即兴而酣畅地彼此应和、起伏,节奏徐缓而悠长,带着绵延的余意不尽的拖腔,唱出练兵的场面,出征前的高昂士气,与慷慨激昂的祝酒、祝颂。
遗沙 Lost Sand
民间乐曲 民族:羌族 地区:四川
羌笛:周金平
在羌族漫长的历史中,曾因连年征战而不断迁徙,他们悠久的歌腔中仍保留着古老的战歌古声部。而这首《遗沙》讲述的便是古羌部落及士兵迁徙途中的悲壮。羌笛悠悠,常见于边塞诗文中的古老乐器,在羌语中称为 “其篥”、“士布里”或是“帮”,流传已有两千余年。最初用鸟腿骨或羊腿骨制成,既是乐器,又是马鞭,故又名“吹鞭”,如今它由高山上的油竹削成,两管数孔。羌人以鼓腮换气的方式吹奏,一气可吹奏数分钟之久,乃至一整首曲调,气息绵延不绝,而愈见酣畅,音高,亢亮,如泣,激越处更见悲凉。
羊角花开了 加依喂 The Rhododendrons are Blooming . Jia Yi Wei
民间歌曲 民族:羌族 地区:四川
演唱:尕拉牙、甲旺扎西
羌族人将杜鹃花唤作羊角花,视为本族的守护之花,并以羌绣将它绣在一应服饰、饰品之上,也唱进了他们的诸多民歌里。在羌族人的传说中,创世的天神阿巴木比塔在创造天地万物后,用羊角花的树干造人,并在后来,以山羊角和羊角花为信物,拟定人间姻缘。
四月漫山杜鹃盛开时,掌管姻缘的女神便降临在林荫中,唱起苕西(情歌),吸引适龄的青年男女们来到林中欢歌起舞,缔结良缘。彼此中意的男女,女子送男子一束羊角花,男子便将花插入神台前,并向天神与女神致谢,而后向女方家中提亲,因此,羌族的订婚也称“插花”。
朴素、真诚而又明亮有力的青年男声合唱着简单而又优美的旋律,曲调悠然起伏,恰如四五月的明媚光景,明快的节奏间满是饱满的欢悦情绪,唱那漫山开遍的羊角花,好像也在比拟那一众美丽的羌族姑娘,这也是恋爱的季节呀。
落梅花 Falling Plum Blossoms
民间乐曲 民族:羌族 地区:四川
羌笛:周金平
羌族羊皮鼓:余步勇
羊皮鼓强劲地敲击起来,而后那音色明亮、古朴而又苍凉的羌笛,悠悠加入其间。那是羌族人古老的乐器,吹奏着那古老的笛曲,落梅花。
在一串动人心魄的起始鼓音后,伴随着羊皮鼓齐整、强劲、一重两轻的鲜明节奏,羌笛吹奏起古老的笛曲,落梅花,带着祭神仪节的整饬、深沉与庄重,又恍如仍是当年的边塞,鼓角争鸣,城关巍然,春风不度,唯有笛音苍凉,一如夕阳残照,霜月斜光,引得征人望乡。
羊皮鼓舞 Sheep-skin Drum Dance
民间乐曲 民族:羌族 地区:四川
羌族羊皮鼓:尕拉牙、甲旺扎西
羌族仍保留着诸多古老的传统,包括那原始的万物有灵的多神信仰,包括祭祖灵、祭山等一系列祭祀仪节与传统。而释比,就是那个能通神明、连生死,主持一应祭祀仪式、祛病驱邪,传承并教导民族文化的智慧之人。
“羊皮鼓舞”是“释比”在法事活动中跳的一种祭祀舞蹈,又称“跳经”,羌语中称为“莫恩纳莎”、“莫尔达沙” 或“布滋拉”,过去,羌族人祭神、驱鬼、求福、还愿以及送死者灵魂归天时,都要由释比头戴金丝猴皮帽,手持神杖和盘铃,击鼓、摇铃、唱经,引领大众庄严地跳这强劲、粗犷而不失稳健的舞蹈。
羌族多声部敬酒歌 Qiang Multi-voice Toast Song
民间歌曲 民族:羌族 地区:四川
演唱:尕拉牙、甲旺扎西
羌族人婚丧、节庆、待客都离不开咂酒,以青稞、大麦、玉米酿成的酒,封藏坛中,饮时启封、注水,插上竹管数根,众人轮流吮饮。饮咂酒时,必唱酒歌,众人并坐,轮流对唱或联唱。这首酒歌,属羌族多声部祝酒歌,多声部即羌族的古声部,那是羌族人在古代连年征战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合唱,那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唱腔之一。起调后,高低不一的苍劲男声联声而唱,伴随着主调,和音即兴而酣畅地彼此应和、起伏,歌调古拙、浑朴而又苍凉,节奏徐缓而悠长,带着绵延的余意不尽的拖腔,唱出征前、唱丰收时的祝颂与畅饮。
录制成员:
制作/音乐总监:叶云川
录音指导:李大康
录音、混音:鹿楠楠
录制统筹:蓝宁飞
录音剪辑:宋舒蕾 谭凇
摄影:YC
录音地点:北京
录音时间:2019.06.22-2019.07.01
制作成员:
出品人:丁磊 叶云川
中文文案:汪见殊
英文文案:朱怡雯
文案编审:魏娉婷
字体提供:仓耳字库
出品:瑞鸣音乐
鸣谢:国家艺术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