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新歌叫《庐山》。首先说一下,这不是旅游推广曲,庐山理论上是不需要这种营销的,就算要营销,也轮不到我。
我就是真的很爱庐山,我觉得我身体,或灵魂的一部分,从万古之前,就早已是属于这里的了。
所以在我再此提笔,准备再写一篇自吹自擂的小作文时,有些不知所措了:与庐山这两个字的分量相比,我的音乐,具体来说是为这座山创作的音乐,匆忙得像一阵山谷的风,轻薄得如一片山顶的云。我只是这漫长岁月里偶尔经过的旅人,庐山只懒散地唤了我一声,我便虔诚地倚赖在了这里。庐山听过了几千年的赞美,在如今这浮世,我只愿这座山依然能相信我由衷的表白,就好了。
所以就不吹了,把我脑海中这首MV的设想跟大家汇报一下吧,估计拍不了,大家可以跟着歌曲,自己脑补一下画面。当然,你若就在那山上,最好!
第一场
全景/日外街头
春天,在庐山别墅群绿意盎然的街上,一对情侣说笑着走向我们,从他们的装扮,我们能判断当时应该是80年代。春光正好,男孩儿有些害羞,女孩儿是欢喜的,但步子走的快,像有急事。
第二场
全景/日外影院门口
镜头不切,跟随划过镜头的情侣来到庐山恋电影院门口,这座古老的建筑本身是座教堂,之后改为电影院,因为当年《庐山恋》电影的热播,更名为了庐山恋电影院,时至今日,依然每天播放《庐山恋》电影。女孩儿拉着男孩儿穿梭在人群,有些拥挤,和大家一样,这对情侣也是来看电影的,他们找约好的人拿票,女孩儿兴奋的想进去,男孩儿傻傻的定在原地,害羞的拿出一朵正值花期的庐山牡丹。女孩儿幸福的笑着,接过牡丹,也有些羞涩的牵着男孩儿走进影院。
第三场
中景/电影院
镜头不切,跟随两人走进影院,划过画面的人群慢慢平静下来,参考电影《罗马》在影院内部的景别,两人的背影置于画左,只有微弱的轮廓光,远景是虚焦的《庐山恋》电影画面。接下来会是漫长的一组固定机位,没有剪切的镜头,记录只有剪影效果的背影传递的故事,女孩儿会闻着牡丹,与男孩儿说笑,男孩儿会去拿来零食两人食用,有的观众会离开,又有新的观众再进来。男孩儿女孩儿会争吵,也会冷静之后抽泣着拥抱,他们为了什么事情在庆祝,而其他远景的观众会偶尔争执,之前弥漫在影院里的烟雾会慢慢消失,远景本来拥挤的座位,在一点点变的空荡,这过程中,本来说说笑笑的男孩儿女孩儿逐渐沉默下来,男孩儿会看着她,倒些热水给她,手机接到了谁的信息,两人更深的沉默,女孩儿靠在男孩儿的肩膀,像是睡了,远景的观众,变的多了起来。
第四场
中景/电影院
远景的电影已经演完,镜头不切,逆着散场的人群,镜头转向了男孩儿的正面,环境光之下,曾经的一对情侣,只剩下了他,而他,也已经是垂暮之年的老者了,他欣慰的鼓掌,不在乎身旁散场观众的反应,我们不知道这样的鼓掌是他人生的第几次,也不知道这样一个人的《庐山恋》又已经是第几次,老人身旁的座位上空着,却有一朵牡丹花,老人轻轻拿起那娇艳的牡丹,起身离开。
第五场
全景/日外影院门口
镜头跟随老者走出影院,期间镜头不剪切,室外的庐山已是银装素裹,黄昏的影院门口,电影的灯牌已是如今的模样,老者走在冬日的庐山,除了春光的消散,一如开场的模样。他微笑看着身旁开心的拍照记录美景的游客,小心的把牡丹放进大衣内侧的口袋。
第六场
中景,全景/日外街头
镜头不剪切,跟随老者的视线,我们看到一对情侣从远处走来,老者有些恍惚:除了衣服和装扮,这两个青年,不就是当年的他们吗...老者目送着他们,舍不得少看一眼,直至两人走进了庐山恋电影院。镜头回到老者正面,他深情的看了一眼大衣内侧的口袋,没有眼泪,没有忧伤,只是静静地,独自走进了冬日庐山的黄昏。
这个作品会使用假一镜到底的方式,不间断的,不过分渲染的讲述完整个故事。我们总会离开,而庐山一直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这是很悲伤的事吗?至少我不觉得,我曾看过庐山最静谧的一面,也注定会在未来的生命中,频繁与其交错。她不会嫌弃我的赞美无人问津,因为毕竟太多伟大的艺术家对她咏叹了几千年。我信她一定会待我周全,而不论我碌碌无为或道貌岸然,因为那毕竟是比银河系还永恒的庐山。
就这些吧,这也许是吹嘘的一种好的方式,毕竟假如每次都吹的挺好,结果却毫无波澜,真的是挺难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