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II:遥远的相似性

万物II:遥远的相似性

此山有万物,万物于此山
有此山『万物』年度特别企划Chapter II —— 遥远的相似性
8组风格迥异的音乐人 X 8位跨越不同媒介/领域/国别的艺术家
以创作为共通的语言,抵达远方不期而遇的浪漫

2020年,有此山发表了年度合辑《万物:与动物相遇》。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冒险。过往对自己作品的每一处细节都反复打磨的八组音乐人,在此刻仅专注于音乐本身,和另外八位当代艺术家通过“盲选”组成配对,以”动物“为题,最终诞生了这张“和而不同”的唱片,也由此开启了音乐和绘画艺术融合的一系列先锋延展。

时隔三年之后,有此山再度推出《万物》系列的第二辑,并直接以该特别企划的主旨为核心,命名为《万物II:遥远的相似性》。这一次,8组音乐人与8位当代艺术家依然是以开“盲盒”的方式,从“沙漠、岛屿、森林、山峦、大海、微风、星辰、光芒”以上8个主题中选择,全程零交流,凭借审美与直觉得出各自作品最终的呈现。没有人会给艺术家们设置载体、材质的限制,一如没有人会给音乐创作者说这首歌需要怎样的风格。

《万物II》继续着独特的实验。若说在“与动物相遇”这一主题里,不同领域的创作者们依然有确凿的客体,创作之对象化和客观化是相对可触碰的;可在“遥远的相似性”中,面对“光芒”或“大海”这样的命题,两端的创作者似乎可能彼此远行,像物理学中绝不发生干涉的两道光,最终形成“时空相干性”上的绝对偏离。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却又是另一种“双向奔赴”。创作者们真诚地亮明各自的不同,在尊重个体创作者差异性的基础上,任由枝蔓生长,而自由与纯粹恰是充斥了算法与大数据的当下世界最稀缺之物。不同,即是创作本身。我们惊奇地发现:南辕北辙的创作者们,仿佛绕地球一圈后,在远方相遇了。好比每个人都对“星辰”有着千般万般的解读,在这里的两位创作者也都拿出了毫不相干、且让听者与观者大跌眼镜的答案,可他们之间却又形成了一种恍如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现场。譬如本次以“大海”为题,两端的艺术家都没有选择汪洋里的蓝天白云或惊涛巨浪,都是剑走偏锋地创造了属于自我独特的意向;当她们为各自作品揭开幕布之时,就是这样莫可言状地、阐明了某种形而上的互相印证。

从《万物:与动物相遇》开始,有此山便籍由这一特别企划向创作者和听众/观众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音乐和艺术与世间万物相遇时,会发生什么?这是一个疑问,同时也是一种主张:反对中心性的、唯一性的、真理性的观念,而坚持创作的不确定性,营造多元审美空间。这一次在“遥远的相似性”里,基于传统的音乐聆听建构机制,投射至多媒体影像、传统绘画、综合材料美术等不同艺术中介当中,以及创作者本身迥异的文化背景与经验,围绕8个主题,产生了16种别样的回答。

同一时间里,创作者的不确定性也造就了观者的不确定性。《万物II》里并不执着作品意义和关联的权威,以此给听众/观众更为纯粹的、基于平等凝视得到的交流体验。“遥远的相似性”不仅发生于创作者之间,也在创作者和观者之间。这些作品期待你从旁观凝视里向前一步,在聆听及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思考彼此关联的过程中,构想出你脑海中的宇宙,成为主观艺术意涵的构建者之列。

这正如本次特别企划名字的由来:曾经有位记者采访霍金,问曰,人世间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霍金认真思考后回答:“遥远的相似性。”

这是在万物如谜的宇宙里,最终极的浪漫。

————

本次《万物Ⅱ:遥远的相似性》,有以下8组浪漫的邂逅者:

沙漠 - 好妹妹《沙》X 孙一钿《庇护所III》:
以沙漠为题,有人追逐海市蜃楼的幻影,感慨世间轮回幻灭,有人则干脆造一座实景,用非自然抵抗任何的外力;

岛屿 - 王加一《神仙岛》X 乔莱尔·阿马罗《爱是一座孤岛》:
以岛之名,截然不同的两人,都在讨论安全感与个人体验,作品中仿佛都有美梦盛开;

森林 - 龚琳娜《森林》X 乔瓦尼·欧祖拉《丛林》:
两位艺术家均以各自所擅长的方式,描绘心中的那片充满生命力的密林,以及人类在当中深刻的体验;

山石 - The fin.《Constellation》X 侯子超《吹斑撒石抱》:
面对巍峨的山峦,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登山路径,各自在混乱中寻找秩序与平衡;

大海 - 陈粒《预感》X 宋琨《双生姬》:
两位女性创作者观夫同一片海,由此而生的偶然与巧合,潮起与幻灭,伟大与坚定;

微风 - 告五人《给南方的你一封信》X 陶辉《屏声》:
用音乐和图像之有行,捕获风之无形,还有期间的爱意;

星星 - 焦迈奇《人造扫把星》 X 松浦浩之《大爆炸》:
以星辰之名,看两位“顽童”如何颠覆常理,回归自由自在的创作童心;

光芒 - 陈婧霏《光芒》X 安吉拉•布洛克《心宿二和天秤座》:
无论是音乐还是视觉影像,仿佛都在传达一种召唤:别抵挡这光芒。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